.....智慧小品.....




2005-05-20

每個打擊,都有它的意義

我不祈求一帆風順,萬事如意,我只祈求當每個問題發生時,有繼續面對問題的勇氣與毅力,支撐下去。
                 總裁獅子心:嚴長壽

人生路上,挫折常常會沒有預警地從四面八方襲來。可能是無法抗拒的天災地變;可能是難以預料的生老病死;可能是努力工作,卻懷才不遇;可能是全心付出,卻換來情人變心的回報;可能是用功苦讀,卻進不了理想的學校;可能是辛苦創業,卻落得血本無歸的下場。

面對各種不同的挫折,每個人的「容忍能力」都不同。

有的人受不了被拒絕

一個高學歷的朋友,從拒絕接受他感情的女生住處跳樓自殺,留下無限的遺憾與惋惜。
「他條件那麼好,還怕找不到更漂亮的女朋友嗎?」
「沒想到他長的那麼帥,還會殉情!」
「何苦如此專情?天涯何處無芳草!」

大部份的親友們都以為他是個死心眼的癡情奇男子,其實了解內情的人都曉得,從小到大,他不知道拋棄了多少個女朋友,讓多少人為他傷心難過,卻受不了被人拋棄一次。

有的人受不了被誤解

到國外留學多年的朋友,提起出國一段不甚愉快的職場往事,仍然氣憤難耐。當年因上班的地點,位於寸土寸金的商業精華區,幾乎每天都為了找停車位而遲到。直屬上司希望他能準時上班,便建議他把車子停在公司的停車位。

由於職位低、年資淺,朋友心想,「公司的停車位哪輪得到我來停呢?」為求慎重起見,他再三詢問上司,「不會有問題嗎?真的可以停嗎?」

上司拍著胸脯保證,「絕對沒有問題,可以停啦!」

不料第一天把車子停在公司的停車位,就出事了。上班後不久,上司突然叫他,「你的電話。」拿起話筒,劈頭就被一個陌生女子罵了一頓,「我是公司的副理,立刻把你的車子開走。誰叫你把車停在我的位子上,害我上班遲到!」

被對方罵得莫名其妙,上司卻一點表示也沒有,朋友立即提出辭呈,不管公司怎麼留都沒有用。

有的人受不了被挑出錯誤

我認識一個辦事能力很強的朋友,他什麼都好,就是受不了被挑出錯誤。只要,有人當眾指出他「哪裡做錯了」,便辭職不幹。很多時候,面試他的主管起初都想不通,以他的學歷,早就該升官了,為什麼一直在原地打轉?等他提出辭呈才恍然大悟,原來他受不了被挑出錯誤。

有的人受不了一點不完美

好友的女兒生日,特地邀請幾個漂亮的阿姨去為小朋友慶生。切蛋糕時,有個小客人拿到蛋糕缺一角,他馬上把蛋糕推開,「我不要吃

破一個洞的蛋糕!」

「只缺一小角啊,蛋糕還是很好吃喔!」任憑阿姨們說破嘴,他就是不接受這塊缺了一角的蛋糕,最後只好換一塊「完美無缺」的蛋糕給他。看他為了一點缺角而拒吃蛋糕的表情,我很替他的未來擔心,是否每次都能如願換到一塊完美無缺的蛋糕呢?

 1、想想自己,受得了挫折嗎?
 2、受得了被拒絕嗎?
 3、受得了被誤解嗎?
 4、受得了被挑出錯誤嗎?
5、受得了失敗的打擊嗎?
 6、受得了期待落空嗎?
 7、受得了不完美的存在嗎?

「挫折容忍度」,說簡單些,即是「一個人承受打擊的能力」。承受打擊的能力越強,自然學到的經驗越多,累積的成功及本錢也越多。承受打擊的能力越弱,自然會想辦法躲避挫折,同時喪失自我磨練的機會。

挫折,是年輕人最好的禮物

記得曾看過一篇文章,作者提到:他剛從軍中退伍時,只有高中學歷,無一技之長,只好到一家印刷廠,擔任「送貨員」。一天,這年輕人將一整車四、五十捆的書,送到某大學的七樓辦公室;當他先把兩三捆的書扛到電梯口等候時,一位五十多歲的警衛走過來,說:「這電梯是給教授、老師搭乘的,其他人一律都不准搭,你必須走樓梯!」

年輕人向警衛解釋:「我不是學生,我是要送一整車的書到七樓辦公室,這是你們學校訂的書啊!」

可是警衛一臉無情的說:「不行就是不行,你不是教授,不是老師,不准搭電梯!」兩人在電梯口吵半天,但警衛依然不予放行,年輕人心想,這一車的書,要搬完,至少要來回走七層樓梯二十多趟,會累死人的!

後來,年輕人無法忍受這「無理的刁難」,就心一橫,把四、五十捆書搬放在大廳角落,不顧一切的走人。年輕人向印刷廠老闆解釋事情原委,獲得諒解,但也向老闆辭職,並且立刻到書局買整套高中教材和參考書,含淚發誓,我一定要奮發圖強,考上大學,我絕不再讓別人「瞧不起」。

這年輕人在聯考前半年,天天閉門苦讀十四個小時,因為他知道,他的時間不多了,他已無退路可走,每當他偷懶、懈怠時,腦中就想起「警衛不准他搭電梯」被羞辱、歧視的一幕,也就打起精神、加倍努力用功。後來,這年輕人終於考上某大學醫學院。如今,二十多年過去了,他也變成一家開業診所的中年醫生,然而,他靜心一想,當時,要不是「警衛無理刁難和歧視」,他怎能從屈辱中擦乾眼淚、勇敢站起來?

而那位被他痛恨的警衛,不也是他一生中的恩人嗎?經國先生曾說:「失意時需要忍,得意時需要淡。」的確,人,都有失意,不順遂的時候,然而,我更相信!「挫折,是年輕人最好的禮物!」

人只有在遭遇挫折,被他人百般刁難、岐視、嘲諷時,才能「打醒自己」,讓自己被「當頭棒喝」而驚醒過來!這豈不是一生中最珍貴的禮物?因此,如果現在的挫折,能帶給你未來幸福,請忍受它。如果現在的快樂,會帶給你未來不幸,請拋棄它。「生命中的每個挫折、每個傷痛、每個打擊,都有它的意義。」祝福大家都能夠突破自己所不能突破的難關^__________^

洋蔥~

對於一個變心的男人用什麼東西形容他最恰當呢?是 ~~~洋蔥~


因為 你會想去了解這個男人 而一層層的去剝開他
剝到最後
發現 洋蔥是沒有心的
而剝的過程中還不斷地讓你流眼淚…

困難之路才是捷徑

困難之路才是捷徑 文/吳其哲
早期德國面臨勞動人口不足的窘境,當局便決定用最簡便的方式--引進土耳其等東歐外勞,瞬間解決了眼前的困難。但日後這些外勞的後裔卻為德國社會帶來了更棘手、更久遠的文化融合問題。同一時期,日本也一樣面臨人手不足的困境,但日本放棄引進外勞這條容易走的路,選擇了困難的路--發展自動化、研發機器人、機器手。
其實上天是公平的,唯有行過崎嶇不平的道路,方能造就過人的體力。經過近百年的努力,日本製造業的水準逐漸超越德國,儼然成為全球的製造業霸主。
如今,日本社會依舊秩序井然,毋須為外勞問題付出代價。過去,日本人也曾經為了貪圖一時方便,選擇了容易走的路:在日本的高度成長期,為了要快速解決道路不足,交通壅塞的問題,在主要都市內到處興建造價經濟的高架道路;這些醜陋的水泥道路,從此宛如都市叢林中的「庫斯拉」怪獸,肆虐著原本美麗的都市。影響還不只是這樣︰來往的車輛帶來不斷的噪音,當局只好在道路兩邊增設吸音牆,但問題始終無法徹底解決,每年仍在繼續增設工程,公路的維修費用也成為固定的開支,高架道路所經之地逐漸成為社會的負擔。

經過這次教訓,日本人改為在東京的地底興建地下鐵,既不妨礙地面交通,也不破壞景觀。總之,他們選擇了「困難的路」。風光明媚的溫哥華西岸地區,多年來一直存在著嚴重的塞車問題。平常一分鐘內就可以通過的獅門大橋,在每天早晚兩次的交通巔峰時間,要花費一、二十分鐘,甚至更久。如此嚴重塞車的情形,若在其他國度,早就增設或拓寬橋樑,但是溫哥華居民選擇困難的路,寧可塞車也不肯拓增橋樑。因為他們知道,景觀一旦破壞,就永遠無法恢復。筆者日前曾到京都作為期十八天的櫻花攝影之旅。旅程中,也親身經歷了在擁擠得不能再擁擠的京都街道上動彈不得的塞車之苦。這座美麗的古都,不願為了吸引更多的遊客、賺更多的錢,而在美麗寬敞的「鴨川」兩岸,興建高架道路。因為京都人深知「愛護地球一分,地球將回報十分」的冥冥法則。
現在台北的新店溪,也面臨了同樣的抉擇。政府將要在美麗的溪畔興建起環河高架道路,據稱是為了要便利交通,但居民團體的交通顧問報告顯示,該段道路並無迫切之需要。何況解決台灣交通真正的對策,不是要興建只能便利私家車的高架或高速道路,而應該是建立起像日本一樣便捷的大眾運輸系統。我們要致力的是減少空氣污染,減少釋放熱源,我們需要高度文明歐美國家鼓勵的腳踏車或電動自行車專用道。九○年代,泡沫經濟當時,我國勞動力不足,當時我們也是選擇了容易的路,引進外勞,導致現在許多人失業在家;同一時期,我們的企業也選擇了容易的路,垂涎廉價的土地與勞動力,企業、工廠大量外移,雖然解決了一時的痛苦,卻喪失了產業升級、改善企業競爭力的機會。其實,我們都只不過是短暫的「過客」,大地卻會長存;堅持走困難卻有長遠價值的路,才是正途。看看京都、瑞士,只是小小的城市、小小的國家,卻能創造出如此大的觀光及經濟效益,就不難了解箇中道理。
而號稱要致力推廣台灣觀光的台灣政府或台北縣政府,真的做了正確的決策嗎? 執政當局以「相信台灣、堅持改革」贏得連任,我們該堅持的不就是要走一條困難但正確的路嗎?該堅持的不就是要給我們子子孫孫更好的環境嗎?工程發包在即,請執政者三思啊。而時時大聲吶喊著「愛台灣」的台灣同胞們啊,應捫心自問,我們真有足夠的愛與智慧,選擇走困難的道路,來愛這一塊土地嗎?還是要屈服於那些只考慮眼前經濟利益的少數人,讓台灣成為一個自私自利的低文明國家呢?要走容易或困難的道路,絕非只是新店溪鄰近居民的抉擇,而是全體國民應當一同思考,面對的問題。我們要讓美麗的新店溪成為大台北、台灣的公共財產。
期待將來有一天,當我們牽著兒孫的小手,散步在美麗的晨曦或夕陽西下的新店溪、淡水河畔時,能很自豪地告訴他們:「當年為了捍衛這些河岸,你的阿公、阿媽,都曾挺身而出。」


幸福饗宴

教養 文/石永貴二○○四年的總統大選,在紛紛擾擾中度過,正、副總統候選人在中選會宣布當選後,業於五二○正式就職。競選過程中,有一樁千萬人矚目的戲碼,那就是總統候選人辯論,經過電視的現場轉播放送到全國,原可望成為一場難得的公民教育;可惜不如預期的精彩,實問虛答,尤其令人遺憾,不過尚有一項收穫,那就是有一位醫界背景的提問委員,提出了一道很冷門但是很重要的課題:教養,大出兩位候選人意料之外。在這混濁不清的環境與價值標準混亂的時代中,真如空谷足音,這也許是大選辯論唯一的收穫。的確,從幼少到年老,從廟堂到市井,全台灣社會甚至全世界都面臨教養的問題。在金錢與權力掛帥之下,教養值幾分錢?人人想著如何能賺大錢、如何能享受富貴榮華,就算是做流氓、操賤業,也值得一搏。社會提供混沌的價值觀,導致整個社會更向下沈淪。從呱呱落地,到白髮蒼蒼,教養是一生學不完,用不盡的,是一切學問的根本,也是人生歷練場上的重要課題。我們應當思考,如何使家庭、學校、社會以及專業教育的養成所,成為良好的教養環境?中國傳統的家庭,就是一塊教養培育的沃地。從一日之晨,到一生之計都強調修身養性的功夫。早一輩人黎明即起,從灑掃應對中學習做人處世的道理。擴而大之,學校、銀行、軍中、武館,都有掃地擦桌子的晨課,也可以視為教養的基本認識。人生的每一階段,都牽涉到教養的問題。老而彌堅的紳士,因為有教養而令人尊敬;風華已逝的婦人,因為有教養,依然令人心儀不已。如果我們的社會提供起碼的教養,就不會有這麼多的青少年不知節制、動輒刷爆信用卡;由日本傳來的不良風氣「援交」也不至於如此氾濫。在這五光十色的社會,電腦網路與手機逐漸占據了人們大部分的時間。這對於正在需要知識成長的青少年,尤其可惜。從小學到研究所,漫長的教育過程中,若能為學生們開出一生必讀的書單,形同給了他們一份無價之寶。如美國的中小學將《富蘭克林自傳》列為必讀之書,學生就可從中體認到自勵向學、積極奮發的精神,一生享用不盡。其後,更有不少有價值的書,在不同教育階段中被列入必讀書單中。如《人類的故事》(The Story of Mankind, H.W.Van Loon),就是一例;我國知名政治學者浦薛鳳曾因此書受用無窮,在政大政治研究所授課時,還將它列入研究生研讀的書單中,可見影響之大。事實上,不論古今中外,有許多品德的標準是恆久不變的,如同最純淨的鑽石:如正直、誠信、勤儉、樸實、勇氣、寬厚等等,只要具備一項,就能養成鐵血的性格,在人生的道路上,無論一帆風順或危難重重,都能成就一番事業。從教養淬礪出的修養、哲理,已成為人類的智慧結晶,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給人魚,不如教人打魚」等中國古語。如果我們的政治人物,能從根本注意教養問題、教養教育,所得到的收穫,將不只是全體國民,更是全人類的。

2005-05-15

你最後悔的是什麼?

比利時一家雜誌, 曾對全國60歲以上 的老人做了一次問卷 調查的題目是:
你最後悔的是什麼? 並列出十幾項生活中 十幾項容易後悔的事情, 供被調查者選擇。
結果……

第一名:75%的人後悔--年輕時努力不夠,以至事業無成

有一個40歲的人被醫師告知患了絕症,最多再活三年。因此他為了使自己最後的生命更有意義,擬出一個『三年要做十件事』的工作計劃。
其中包括寫一本書、學一門外語、搞一項發明、辨一個工廠、遊30座名山、看50個城市等等,而且計劃後便立即付諸行動。
在過了二年零八個月的時候,10項目標全都完成。當他再到醫院複診時,卻發現是醫師拿錯了病歷,自己根本沒有患病。


這也是一個經驗,如果別人工作你也工作,別人休息你也休息,別人娛樂你也娛樂,那麼別人得到什麼,你也只能得到什麼。

要想得到別人得不到的東西,就得付出別人不願付出的東西。尤其是在你還年輕的時候,還有機會競爭的時候


第二名:70%的人後悔--年輕時錯誤地選擇了職業



v錯誤不在選擇了什麼職業而在於選擇了安穩。
v有三個大學同學同時到公家機關工作。幾年後有一個不甘心每天看主管臉色過日子,換環境到企業工作。另外兩位沒動心。
v又過了幾年,又一個辭職下海。剩下的一個仍未動心。
v再過了幾年三人相聚,到企業的那個當了大廠的廠長,辭職的那個成了富翁,而留在公家機關的這個,卻後悔當初不該滿足於每月可吃幾萬元的皇糧。

v許多人的“第一目標”是要有穩定收入。每個月能拿工資、時間到就可領福利
v沒有了壓力也就沒有了動力,沒有了動力也就發掘不出潛力。
v不是天下伯樂太少而是自己埋沒了自己

第三名:62%的人後悔--對子女教育不夠或方法不當

v上初中的女兒晚上放學回來,正在麻將桌上的決戰的父母不耐煩地一揮手「自己泡麵吃去!」
v還有一對夫妻、每人拎著一只鞋在屋裡追打自己上小學的兒子,慘叫聲令得鄰居為之不安
v而且這些父母當時並不後悔,甚至認為自己做得「很對」。
v直到多年以後,發現按照自己的模式、經驗和方法,並沒有使子女成才和受益,他們才會後悔『教育不夠』 或『方法不當』

第四名:57%的人後悔--沒有好好珍惜自己的伴侶

v醉過方知酒濃,愛過方知情重
v感情之事永遠是失去才知珍惜
v年少夫妻老來伴,年輕時不能忍,老來才後悔已來不及

第五名:49%的人後悔--鍛鍊身體不足

v60歲以前想用身體換一切 60歲以後想用一切換身體
v世界上還有什麼比身體健康更寶貴

只有11%的人後悔沒有賺到更多的錢

v有錢雖然能夠辦很多事情 但賺錢並不是人生最重要的目的。
v年輕的時候後悔還可以改進;年老的時候後悔,想補救也來不及

人生沒有你想的那麼長能快樂就盡量去快樂吧



[換] [個] [角] [度] [想]

有一天......一個失戀的人在公園哭泣.....
這時一位哲學家走來.....
輕聲的問他說'你怎麼啦?為何哭的如此傷心'
失戀的人回答說'嗚~~我好難過....為何他要離我而去'

不料這位哲學家卻哈哈大笑,並說'你真笨'

失戀的人便很生氣的說
'你怎麼這樣,我失戀了,已經很難過,你不安慰我就算了,你還罵我'

哲學家回答他說
”傻瓜...這跟本就不用難過啊...真正該難過的是他”

因為你只是失去了一個不愛你的人...
而他卻是失去了一個愛他的人及愛人的能力'

●試想
→跳出框框外的正面思索,將有助於困惑的排除。

[黑] [點].....................


有位老師進了教室,在白板上點了一個黑點。
他問班上的學生說「這是什麼?」
大家都異口同聲說「一個黑點。」

老師故作驚訝的說
  
「只有一個黑點嗎?這麼大的白板大家都沒有看見?」

●試想
→你看到的是什麼?每個人身上都有一些缺點,
→但是你看到的是那些呢?
→是否只有看到別人身上的'黑點'
→卻忽略了他擁有了一大片的白板(優點)?
→其實每個人必定都有許多的優點,
→換一個角度去看吧!!你會有更多新的發現。

→有包容才有愛,只有愛不懂包容,一切皆枉然。



[釣] [竿].............................


有個老人在河邊釣魚,一個小孩走過去看他釣魚,老人技巧純熟,
所以沒多久就釣上了滿簍的魚,老人見小孩很可愛,要把整簍的魚送給他,

小孩搖搖頭,老人驚異的問道你為何不要? 

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釣竿。

老人問:你要釣竿做什麼?

小孩說這簍魚沒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釣竿,
我就可以自己釣,一輩子也吃不完。

我想你一定會說好聰明的小孩。

錯了,他如果只要釣竿,那他一條魚也吃不到。
因為,他不懂釣魚的技巧,光有魚竿是沒用的,
因為釣魚重要的不在釣竿,而在釣技。

●試想
→有太多人認為自己擁有了人生道上的釣竿,再也無懼於路上的風雨,
→如此,難免會跌倒於泥濘地上。
→就如小孩看老人,以為只要有釣竿就有吃不完的魚,
→像職員看老闆,以為只要坐在辦公室,就有滾進的財源。


心很小的時候,世界就變得很小,

小的看不起一片美麗的樹葉。

心很亂的時候,路就變得很多,

我們都是這樣走失的.....

2005-05-13

偏見

被狗吠的人,不一定是賊;留長鬍子,也不一定是藝術家。

但有了「偏」見,就會把「人」看「扁」了 ?


每星期五晚上,小吳都開車送太太到火車站搭車,去探生病的媽媽。十分鐘後,小吳
妹妹所乘的火車就到站。

他接她回家幫忙他們料理家務。每逢星期日整個程序正好相反。

小吳妹妹的火車開出十分鐘後,他太太才到。

有一晚,他的妹妹剛走,小吳正等著接太太的車,一個站務員慢慢走過來。

他笑容詭異地說:「先生,你真有辦法。難道你不怕有一天會被她們逮到嗎?」


((((((((月暈效應))))))))

和別人相處時,我們都慣於戴上一副「先入為主」的眼睛,

將別人放進一個「框框」裡,再用這個框框解釋此人的角色與行為他是好人、他是壞
,他好像有外遇、她很愛佔小便宜........我們甚至把想法投射到對方身上,以致經
偏離事實真相。


也許你也聽過這則故事.....


有兩個女人,坐在同一張桌子喝飲料。

其中一個,把雨傘靠在桌邊,另一個在喝完飲料時,迷迷糊糊的,順手拿起雨傘就走


雨傘的主人大聲叫說:「喂!妳拿了我的雨傘。」

前面那個女人一臉尷尬,紅著臉向對方道歉,說是忘了自已沒帶傘,一時誤拿。

這件事,讓她想起需要買把雨傘,順便也要買一把給孩子,於是她便去買了兩把。

回家的路上,她正巧又跟那位之前被她誤拿雨傘的女人坐在同一輛公車上。

那女人注視著那兩把雨傘,說:「我看妳今天的成績還不錯嘛 !」


人們在判斷別人時常有一種傾向,就是把人概分為「好的」或「不好的」兩部分。

當一個人留給人的印象是「好的」時,人們就會把他的言行舉止用「好的」角度去解
,反之,如果一個人被歸於「不好的」的印象時,那麼,一切「不好的」看法都會加
他的身上。這種現象稱之為「月暈效應」。

意即當人們看到月亮的同時,周邊的光環也會被注意到,

當一個人的「印象確立」之後,人們就會自動「印象概推」( Halo Effect)將第一印
的認知與對方的言行聯想在一起。


「成見」能有多荒謬?

有一名年輕猶太人和老猶太人坐在同一列火車上。

年輕猶太人問老猶太人說:「先生,請問現在幾點了?」

老猶太人卻默不作聲。

「對不起!先生,請問現在幾點了?」

老猶太人還是不答

「先生很抱歉打擾您了!但是我真的想要知道現在是幾點鐘。你為什麼不回答我呢?」

老猶太人答道:

「孩子,下一站就是最後一站了。而我一點都不認識你這個陌生人。

如果我現在回答你,依照猶太人的傳統,我就必須邀請你到我家坐。

你長得很英俊,而我有一個很漂亮的女兒。

你們倆一定會愛上對方,然後你就會把我的女兒娶走。

你告訴我,我為什麼要一個連手錶都買不起的女婿呢?」



幾乎每一分鐘、每一件事,我們都依憑著過去所得的知識、經驗在作判斷。

比方,我們常聽說(或認為) :

「生意人都很狡猾」、

「女人都是爛駕駛」、

「男人都很不衛生」、

「猶太人都很吝嗇」、

「美國人都很浪漫」.......等等。

此後我們心中就會建立一套刻板的印象,並用這個「成見」去解釋或評斷周遭的人事


一對男女若看到一個男人拿把花走在街上,
女的可能會想 :「哦!他真體貼、好浪漫。
男的也許會認為 :
「天啊!我看這傢伙完了」

有一則故事,大意是這樣的 :

有一位先生初到美國不久,某個早上到公園散步,看到一些白人坐在草坪上聊天、曬
陽,他心想 :「美國人生活真是悠閒,有錢又懂得享受生活。」走了不久,又看到有
個黑人也悠閒地坐在草坪的另一邊,這位先生不禁想到,「唉!黑人失業的問題還真
嚴重,這些人大概都在領社會救濟金過生活。」

艾斯曾有這麼一段妙喻,當你暗夜走在街上,看見某扇窗亮了一盞燈。

也許有人會說:「這一定是母親為還沒有回家的子女在禱告」

也有人會說:「老天,一定有人在偷情。」

哈茲立特有句話:「偏見是無知的孩子。」

說得一點都不錯,「人」「扁」為偏,人一旦有了偏見,

就會把「人」看「扁」、看「偏」了。

大多數的人並不了解你,你也不完全了解這些人,既然如此,我們就不該輕易地去論
他人,當然也不必在意別人的論斷。


因為,每個人都可能扣錯第一顆釦子,
不是嗎?

改變

有位太太請了一個油漆匠到家裡粉刷牆壁,
油漆匠一走進門,看到她的丈夫雙目失明,
頓時流露出憐憫的眼光。
可是男主人一向開朗樂觀,所以油漆匠在那裡工作的那幾天,
他們談的很投機,油漆匠也從未提起男主人的缺憾,
工作完畢,油漆匠取出帳單,
那位太太發現比原先談妥的價錢,打了一個很大的折扣。
她問油漆匠:「怎麼少算這麼多呢?」
油漆匠回答說:「我跟你先生在一起覺得很快樂,
他對人生的態度,使我覺得自己的境況還不算最壞,
所以減去的那一部分,算是我對他表示一點謝意,
因為他使我不會把工作看的太苦,
油漆匠對她丈夫的推崇,使她淌下眼淚,
因為這位慷慨的油漆匠,自己只有一隻手。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態度就像磁鐵,不論我們的思想是正面抑或是負面的,
我們都受到它的牽引。
而思想就像輪子一般,使我們朝一個特定的方向前進,
雖然我們無法改變人生,但我們可以改變人生觀,
雖然我們無法改變環境,但我們可以改變心境。
我們無法調整環境來完全適應自己的生活,
但可以調整態度來適應一切的環境,
畢竟你的生活並非全數由生命所發生的事所決定,
而是由你自己面對生命的態度,
與你的心靈看待事情的態度來決定。

2005-05-08

認錯未必輸(共勉之^__^)

認 錯 未 必 輸
曾聽過一個故事 山上有二間和尚廟, 甲廟的和尚經常吵架,互相敵視,生活痛苦; 乙廟的和尚,卻一團和氣,個個笑容滿面,生活快樂。 於是,甲廟的住持便好奇的前來請教乙廟的小和尚: 『你們為什麼能讓廟裡永遠保持愉快的氣氛呢?』 小和尚回答:『因為我們常做錯事』。
甲廟住持正感疑惑時, 忽見一名和尚匆匆由外歸來,走進大廳時不慎滑了一跤, 正在拖地的和尚立刻跑了過去,扶起他說: 『都是我的錯,把地擦的太濕了!』 站在大門口的和尚,也跟著進來懊惱的說: 『都是我的錯,沒告訴你大廳正在擦地。』 被扶起的和尚則愧疚自責的說: 『不!不!是我的錯,都怪我自己太不小心了!』 前來請教的甲廟住持看了這一幕,心領神會, 他已經知道答案了。
您知道了嗎?
往往我們為了保護自己而推卸責任或與人爭吵, 殊不知認錯未必是輸, 因為認錯不但能表現出個人修養,反省自己激勵向上, 甚至可以化暴戾為祥和。 朋友間發生衝突,如有一方能先認錯, 戰火必然馬上平息一半。
人的一生,總會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 家庭中,當子女不肖時, 我們應該檢討自己是否未盡教養之責; 公司裡,當屬下績效不佳時, 我們應該檢討自己在教導管理方法上,是否出了問題; 社會上,當大家責怪環境惡劣時, 我們應該檢討自己是否就是那個破壞環境的人。
轉換一下角色, 今日的你或許是來日的我, 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也反省自己, 那麼,處理事情的模式將會是另外一番風貌。
渺小的你我或許並無能力為世局扭轉乾坤, 但若每個生命個體能培養勇於認錯、 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態度, 相信那股內心的平安與喜樂, 將會不斷的擴散。

活得漂亮.......

必須參與海洋的潮汐,我們無法獨自體驗人生,須分享四周的人生經驗

成熟的人不問過去
聰明的人不問現在
豁達的人不問未來


距離,不是相隔天涯海角,而是當你站在鏡子前面,
望著鏡子前陌生的自己吧! 給你一顆漂亮的心,希望我們都能找到自己! 給你一顆漂亮的心,宇宙浩瀚,生命短暫,每當夜深人靜,我
們常捫心自問:忙忙碌碌所為何來? 你是否悵然若有所失?生命到底在追求什麼呢? 是自己快樂?還是別人快樂?


(一) 有人告訴一位不快樂的國王:『找到世上最快樂的人, 然後穿上他的襯衫,你就會快樂了』後來, 國王終於找到了世上最快樂的人, 可是他卻窮得連一件襯衫都沒有!


(二) 商人在求道的路上,遇到一位賣點心的老婆子, 逐趨前向老婆子要點心。 老婆子問『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 未來心亦不可得,你到底要點那個心呢?』
我們忙碌了一生,要點的,究竟又是那個心呢?



(三) 有一位貨車司機,每天都載花到花市拍賣. 有一回他載了女兒去上學。 女兒問:爸爸,你喜歡載花嗎? 爸爸說:我喜歡載花,但我最喜歡載的還是妳! 女兒看著美麗的花朵,心儀不己,脫口而出: 爸爸!這些花好漂亮喲! 爸爸說:人不一定要生得漂亮,但卻一定要活得漂亮! 人的一生,追求的還不就是這顆『漂亮』的心嗎?



(四) 有些事,現在的你如果想不通,就別想了; 有些人,現在的你如果無法面對,就別面對了; 有些困擾,現在的你如果不能處理,就別處理了; 有些情緒,現在的你如果不知如何分析,就別分析了; 不想不理不是逃避,而是暫時讓自己從煩惱裡抽離; 若再繼續糾纏下去恐怕只是讓自己更深陷於一團亂局; 再說,現在的你沒有辦法處理, 不代表以後的你也如此無能為力, 所以你乾脆, 把那些事那些人那些困擾和情緒
暫時打包裝箱,等到你有能力解決的時候,再從容優雅地處理




畢竟時間的手不但會把你
撫慰得更柔軟更有智慧,
也會在不知不覺之間把你
曾經打包的東西悄悄鬆綁!

他們何須放棄那條魚

他們何須放棄那條魚 (得自網路郵信)
有一位美國人利用週末帶著九歲的孩子去釣魚,河邊有塊告示牌寫著:「釣魚時間從上午九點到下午四點止。」一到河邊,父親就提醒孩子要先讀清楚告示牌上的警示文字。那位孩子很清楚只能垂釣至下午四點。
父子倆從上午十點半開始垂釣,直到下午三點四十七分左右,突然間孩子發現釣竿的末端已彎曲到快要碰觸水面,而且水面下魚餌那端的拉力很強,他大聲喊叫父親過去幫忙,這種情形顯示應該是釣到了一條大魚。
父親一邊協助孩子收線,一邊利用機會教導孩子如何跟大魚搏鬥,兩人經過一段時間的拉、放之後,終於將一條長約65公分、寬約22公分、重約七、八斤的大魚釣了起來。
父親雙手緊緊捧著大魚,跟孩子一起欣賞著,孩子顯得非常高興又很得意。
不料突然之間,父親看了一眼手錶,收起笑容對孩子正色地說:親愛的,你看看手錶,現在已經是四點十二分了,按照規定只能釣到四點正,因此我們必須將這條魚放回河裡去。」
孩子一聽,趕緊看著自己腕上的手錶,證實確是四點十二分,但卻很不以為然地對父親說:「可是我們釣到的時候,還沒到四點啊!這條魚我們應該可以帶回家。」
孩子一面說,同時露出一臉渴望的表情,加上懇求的語氣看著父親,可是父親隨即回答說:「規定只能釣到四點,我們不能違背規定。不論這條魚上鉤的時候是否在四點以前,我們釣上來的時間已經超過四點,就應該要放回去。」
孩子奶F之後,再次對父親要求:「爸爸,就這麼一次啦!我也是第一次釣到這麼大的魚,媽媽一定很高興。這裡又沒有人看到,就讓我帶回家去吧!」
父親斬釘截鐵回答說:「不可以因為沒有人看到就說要帶回去。不要忘記,上帝在看啊!祂知道我們做了什麼。」說著,隨即與孩子捧起那條魚,將它放回河裡去。孩子眼裡含著淚水望著大魚離去,沒有再說一句話,默默跟著父親收拾起釣具回家了。
十多年後,這個孩子成為一位口碑很好的律師。在他的事務所會客廳裡掛著一幅匾額,寫著:「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再多說便是出於那邪惡者。」(出自聖經馬太福音五 :37)每個來找他辦案的人,他都要求當事人必須先讀一次這句話,然後對他們說:「若是被我發現你有隱藏案情,或是不誠實,我會立即拒絕為你辯護。因為我無法替不誠實的人伸冤,那會違背我的信仰良知。」
這位律師名叫喬治.漢彌爾頓( George Hamilton),在紐約市執業,他最出名的一句話是:「我從不強辯,只照實說出事實真象,因為上帝知道我所說的每句話。」
這個故事取材自聯合報,我的經驗顯示它不是虛構的。有一回去加拿大西岸的溫哥華島旅遊,當我駐足海邊欣賞美景時,不遠處有幾位青少年正在垂釣,但見一人釣起一隻螃蟹,並未立即收入盛裝魚穫的器皿,而是拿出尺來丈量一番以後,出乎我意料地將螃蟹投回海中。我好奇地走近一探究竟,但見海邊豎立著一塊告示牌,上面寫著:「限釣十五公分長度以上的螃蟹!」不問即知,原來剛才釣到螃蟹的那位少年,拿尺為螃蟹量身,發現它的長度不滿十五公分,即自動將螃蟹放生回大海去了。
由上述兩個案例,讓我們見識到西方先進國家人民在生態保育和守法精神上所樹立的典範,展現出他們的教育與公共道德水平,這是我們台灣人遠遠比不上的地方。
如果您是那位釣到大魚的孩子的父親,會要求孩子把魚放回河裡嗎?還是可能會有另外一種情形,因為孩子在學校裡聽到老師的教導,要守法守規,而打算將魚放生之際,您卻反過來告訴孩子:「沒關係,我們是在四點以前釣到的,而且又沒有人看見, 這條魚應該是我們的。」以我對台灣人的信心,相信多數父母是會這樣做的。
如果您是喬治.漢彌爾頓律師,會放著找上門的顧客、送上門來的鈔票不賺,而要求他們說誠實話,您自己也自我要求憑良知為他們辯護嗎?這樣做豈不是要放棄大多數業務機會,跟自己的荷包過不去?
為人父母者,請效法故事中的父親,以身作則教導孩子做一個誠實的人。身為企業經營者,請效法喬治.漢彌爾頓律師,依循正直的原則從事交易,賺取有道之財。身為上司者,也請效法喬治.漢彌爾頓律師,以身作則教導部屬,不僅學習經營之術,還得修練處世之德。不如此,一個國家的國民道德水準如何提升?一個企業如何長期獲得顧客信賴,並且基於信任而擴大授權,加速事業觸角與經營地盤的擴張?
................................................................
偶狠得意^___^
因為偶也是如此教育凱凱忻忻的~